跳到主要內容區

學系認證規範

8.1課程與師資與學系名稱所代表之領域名實相符 

為使本系之發展能更符合學術界與產業界之需求,本系陸續增聘東元集團綜合研究所周勝鄰所長、中央研究院李德財院士(現為中興大學校長)、畢業校友黃騰杰與學生家長代表交通大學資工系陳耀宗教授為諮詢委員。101-107學年度諮詢委員如下列表格所示。

 

101-107學年度

學術界/產業界

  

      

  

產業界

余宏揚

召集人

資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產業界

黃種智

康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產業界

周勝鄰

東元集團綜合研究所

所長

學術界

李德財

國立中興大學

中央研究院院士、校長

學術界

林一平

國立交通大學資工系

教授兼副校長

學術界

林寶樹

國立交通大學資工系

講座教授兼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

畢業校友

黃騰杰

宏達電

主任工程師

學生家長

陳耀宗

國立交通大學資工系

教授

依據中華工程教育學會所頒佈EAC2010規範,資訊工程相關學系需具備:

1.課程
(1)以數學為主之基礎科學知識,並應用於資訊系統中。
(2)能在一種或多種重要的領域中運用分析、設計、應用、實作、及維護資訊系統運作的知識。

本系課程是依我國資訊工程師所需核心知識及IEEE/ACM國際學術組織所推薦之資訊科系學程而規劃本系專業必選修課程,並投資近三千萬元增購教學所需相關實驗設備,大一至大三每學期安排一至二門實驗課程,且每一至二位同學有一套設備作實務訓練,使畢業生具備執行資訊系統(含元件)分析、設計、製作、應用及維護等工作所需核心知識及能力。此外,並依資訊工程師工作素養規劃「企業組織與工作倫理」、「溝通技巧與領導統御」、「智慧財產權」、「知識管理」等通識課程,使畢業生瞭解資訊工程師於社會、環境、倫理方面之各項責任及良好團隊合作工作態度。此外,本系所亦分析國內資訊產業發展趨勢,定義本系畢業生日後進入職場主要擔任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網路系統工程師、以及網路設備工程師等角色,其中軟體工程師方面除一般軟體工程師核心能力培訓外,並規劃「醫學資訊」、「生物資訊」、「多媒體資訊」及「韌體」等領域供同學作進一步專精訓練。本系學生畢業需修滿141學分,其中系訂必修81學分,通識課程必修30學分,系訂專業選修30學分,由於本系的課程內容均屬資訊工程領域所需核心知識,故可培育出符合業界需求的資訊工程人才,符合本系的教育目標及工程與科技教育認證規範。(本系之必選修科目表請參閱規範四中表4-1 課程地圖及表4-2 100學年度課程分析表)。

而研究所碩士班分爲「資訊系統」、「應用軟體設計與應用」、「網路系統」與「網路設備」等領域,並與相關產業互相交流結合,再以台塑集團作爲強大後援,進行有效率之相關研究及永續發展創新技術。在專業課程方面的設計目的在於除了讓學生具備基礎訓練外,將來面對各項相關產業的挑戰皆能迅速進入狀況,並能進一步瞭解資訊產業中各領域的專業項目,使本系所畢業生在修習課程結束後,皆能夠具有成爲優秀資訊工程師的條件。

本系所建置有新穎完善的資訊中心電腦室機房以搭配配課程需要,提供具有國立大學的研究水準,並不斷就計算能量進行擴充。在碩士論文的前瞻性研究方面,充分提供學生學理探討,培育自我求職的學習態度以及結合產業的實務製作研究,並與先進科技充分整合,讓學生能夠在學理與實務兩方面相互驗證,進而獲得相關必要的知識。本系所教師在資訊工程各專業領域皆有相當不錯的研發成果,配合課程安排教學相長,相輔相成,與學校名稱所代表之領域相符。

2.教師

本系現有師資共有專任教師17名及客座教授1名,由表5-2教師專業分析表中可知,依研究領域區分計有:生物醫學資訊領域有陳光武、林仲志、林俊淵及趙一平等教授,多媒體資訊處理領域有呂仁園、婁德權等教授,分散式系統暨網路領域有吳世琳、陳仁暉、李春良、張賢宗、印度籍沙庫瑪等教授,嵌入式系統暨軟體工程領域有鍾乾癸、馮立琪、謝萬雲、馬詠程及客座教授林健華教授等人,資料庫及資料探勘領域則有有魏志達及黃崇源教授。

所有教師除鍾乾癸教授為電子工程博士,呂仁園、林仲志及趙一平教授為電機工程博士,陳光武教授為航太博士,其他教師均為資訊工程及資訊科學相關領域博士。而林仲志教授及趙一平教授有醫學工程背景及醫學資訊的專長,而醫學資訊為本系發展重點之一;林仲志教授曾服務於台大醫學院,參與多項衛生署大型計劃之規劃輿執行。而陳光武教授受過數學紮實訓練,及生物資訊的實務經驗,並以資訊工程為第二專長,曾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從事生物資訊研究工作多年,可充實本系生物資訊及數學領域的師資,亦可教授資訊基礎課程。林俊淵教授則是曾任於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專長於基因定序、生物資訊及平行運算等領域,可充實本系生物醫學資訊之師資,由此可知,根據本系教師專長及課程設計規劃相當吻合,與課程搭配亦相當完整。此外,由表5-1可知,本系教師之教學工作量所佔比例為27-50%,且所有專業必選修課程均由本學程教師共同負擔,並未有任何其他外聘之兼任教師或他系支援教師協助授課。

8.2 學系達到與其相對應領域所列認證規範之要求
依目前執行工程認證過程中,綜合以上的說明及報告書內容所針對規範一至規範七分別由教育目標、學生、成效評量、課程、教師、設備/空間及行政支援等方面的詳細現況介紹,在所有步驟執行上,均已達成各項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之要求,在本校工學院的政策指導,結合現有優良環境與本系所同仁們對現況的努力下,相信本系所的各項措施、規定及作爲均能符合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規範。並將依據國内外資訊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持續修訂相關教學内容,並期能繼續改進,符合國家經濟建設發展需求以及認證的精神,我們深信本系是完全地符合了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之規範。

本系所制定之教育目標,是依照培養理論與實務均衡發展之資訊工程人才而設定,並配合本系所之重點發展技術方向訓練學生擁有相關知識與技能,從共同基本課程的訓練開始,再依照學生個人之學習興趣,選擇專業論文研究主題進行深入研究探討與學習,將所學的理論實際應用在專題研究上,藉此實作培養學生實務經驗。本系之細部教育目標包括如下。

執行資訊系統(含元件)分析、設計、製作、應用及維護等工作所需核心知識及能力,以滿足其執行工程專業或繼續進修之所需,因此應培養學生具有「運用資訊工程領域、數學、科學及其他工程知識」去「發掘、分析及處理資訊系統運作的問題及需求」,在發掘及分析問題過程,若有必要有能力「設計與執行資訊系統相關實驗,進而分析其數據」以找出問題之所在,在設計及製作過程,應可「運用適當工具、儀器與現存模組以執行資訊系統軟硬體之開發」及「規劃建立所需測試環境以進行測試及分析測試結果」,並「撰寫所設計系統之相關設計製作及測試文件」。

從事資訊工程專業應具之工作素養以迎接未來不同的職場生涯,因此即可與客戶及同仁有良好合作及有效溝通以使團隊發揮最大實力,圓滿達成任務,且能不斷自我學習各項新技術,使其具有可運用最適當技術解決資訊系統相關問題之能力。

瞭解資訊工程師於社會、環境、倫理方面之各項責任,因此在工作過程中,可遵守工作倫理及相關法律責任,並使所開發之資訊系統滿足社會之所需。

以上特點使得本所在符合認證規範要求上能夠更為落實,並提供學生學理探討,培育自我求知的學習態度,以及結合產業界的實務製作研究,與先進科技充分整合。

且本系培育之學生需具有下列九大核心能力。
(1)運用資工領域、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之能力。
(2)發掘、分析及處理資訊系統運作問題的能力。
(3)設計與執行資訊系統實驗,與分析實驗數據之能力。
(4)運用適當工具、儀器與現存模組執行資訊系統軟硬體開發之能力。
(5)規劃、建立資訊系統測試環境,及執行測試與結果分析
及所需之專案管理能力。
(6)具備撰寫與運用資訊系統設計文件之能力。
(7)具備有效溝通與合作之能力。
(8)理解專業(資訊能力)倫理與社會責任。
(9)瞭解資訊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本系所確可滿足EAC2010資訊工程領域認證規範之相關要求。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