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09年12月30日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第15屆畢業專題成果展,12月30日在學生活動中心登場,本屆作品聚焦在AI人工智慧與防疫、銀髮族照護等,共展出13組,呈現同學們結合創意、跨領域與產學合作的成果,四年所學的資訊專業知識與技術表露無遺。同學們卯足了勁,在前一天就開使架設相關器材,積極採排。
資工系表示,本系教育理念強調理論與應用結合,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動手實際做出來,學生除了暑假要到企業實習與業界接軌之外,在大三上學期到大四之間參與專題研究,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實做與應用能力,也訓練同學們的分工合作、專案管理與溝通技巧。經過多次公開評選,脫穎而出的組別才能夠參加專題成果展,過程中有不少組別已在校外全國性比賽得名,為校爭光。
本屆專題中,吳蒨樺、吳東曄、蘇青衛、劉咨佑同學在趙一平老師的指導下,開發「超解析度大腦磁振造影技術」,結合深度學習與超解析技術,應用於加速磁振造影成像,產生更高解析度的影像並縮短取像時間,以達成加速造影流程與提升影像重建品質。該組作品參加大專院校資訊服務創新競賽,連續二年獲得第三名及佳作,也在全國大專院校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中華電信IoT大平台創意應用大賽、中技社AI創意競賽、全國醫學工程創意競賽等比賽中獲得佳績。
吳胤恩、陳香伶、陳志豪、蔡宛凌同學在梁家銘老師、吳世琳老師指導下,開發影像辨識技術與感測分析的「智能魚類水族系統」,能有效辨識水族魚類的生理狀態,達成智能水質偵測與控制,該組作品的獲得第25屆大專院校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AIoT創新應用組優勝。
另一方面,雖然疫情對人類生活造成莫大影響,不過,資訊科技的發展卻也帶來許多解方及思考,像是黃鈺茹、葉宜萍、張承銜及林仲岳同學的作品「疫情下的遠距教學─虛擬顯微鏡」,發展顯微鏡的線上操作教學,這項作品聚焦於提供遠距教學、學習體驗及課後複習。「防疫之事後追蹤與辨識」軟體則透過人體、配件顏色、人臉、口罩、人頭等辨識,自動追蹤目標人路徑與辨識出身邊的風險人,減少追蹤居家隔離者、檢疫者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並提升效率與準確度。「新型冠狀病毒之基因組裝平台」設計了自動化的基因分析系統,在新型冠狀病毒學術研究上更加精進。「勢在必行」使用手勢非接觸控制設備,避免用手接觸電梯開關等平時容易疏忽的防疫漏洞。
除此之外,這次AI應用也是畢展一大亮點,像是「網頁數位助理」利用AI語意分析,提供學校的資訊服務;「AI多功能聊天機器人Maru」則是一項LINE平台上的聊天機器人應用,提供假新聞判斷、個人行事曆管理等實用功能,不需繁瑣的指令,也不需安裝APP,透過簡單話語就可以跟機器人溝通。「AI語音控制多媒體遊戲介面」透過AI語音辨識,可訓練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快樂學習發音跟打字,並可透過上傳語音檔案客製化辭彙。「菜色與廚餘辨識管理系統」智能辨識廚餘,分析出餐廳的熱門、冷門菜色,在環保上盡一份心力。「Codivine C++」智慧編程系統,讓學習程式開發不再困難。
銀髮族照護相關作品則有「銀髮智慧食堂」、「失智長輩穿戴關懷系統」,前者提供便利、可靠及安全的送餐服務,後者則讓照護人員透過手機APP 掌握患者生理資料,並經由長期紀錄分析其健康走勢,以作為醫療參考。由五位來自產業界與學界之資深工程師、教授、研究員在嚴格、公平的評審下選出最優秀的組別。多項研發成果,展現出學生的創意、巧思與扎實軟硬體實作能力的整合設計,讓參觀的貴賓及教職員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專題成果發表,本次也邀請長庚資工畢業校友且擔任多個新創團隊創辦人的許世賢學長向即將步入職場的學弟妹們分享創業經驗。
新聞聯絡人:
資工系 陳仁暉主任
TEL:03-2118800#5990